勃林格殷格翰放弃仿制药市场 投资近千亿做新药
4月19日,勃林格殷格翰(以下简称BI)年度全球新闻发布会在德国殷格翰举办,作为全球知名的家族制药企业,BI目前在全球拥有145家子公司和47500名员工。
在2015年,BI所有业务都实现了增长。其中处方药是勃林格最重要的业务领域,销售额达到107亿欧元,其中呼吸系统用药思力华®(SPIRIVA®)是该公司最畅销的产品,单品销售额超过35亿欧元。此种态势下,BI欲放弃仿制药,投资800亿做新药!
今年发布会上,BI还宣布该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柏安德将于2016年7月1日离任,目前负责财务部门的执行董事会成员冯保和先生将接任主席。
110亿欧元投资新药研发
BI执行董事会主席柏安德表示,2015年是BI战略性布局的一年,这一年BI决定将专注于处方药的战略扩张,研发领域投入约11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804亿)。其中,50亿欧元将用于临床前研发,15亿欧元将用于与外部伙伴的合作。
柏安德表示,仿制药市场正在经历大幅度的整合,为了保持竞争力,他们不得不做出相应的决定,将旗下仿制药公司Roxane出售给一家非常成功的仿制药制造商。对Roxane来说,Hikma不仅仅是一位具有竞争力的新主人。我们的股权也使得自己能够进入Hikma在中东和北非的核心市场。在未来几年里,他们预计会在这些地区实现大幅度的增长。
BI执行董事会成员、全球处方药业务负责人AllanHillgrove在接受赛柏蓝专访时表示,BI专注三方面研发:尚未被解决的医学难题,包括糖尿病、呼吸疾病、肿瘤等疾病领域;从科学研发角度出发得出的领域,以及有更高经济效益的领域。
中国目前药品注册改革在加快,目前勃林格在中国建立了150人研发团队,探讨中国病人疾病需求,在研发领域,未来将会有更多创新药进入中国。
与赛诺菲业务互换,协议或将于6月底完成
BI在去年做出的另外一个重大决定是退出非处方药(中国被排除在外),加强其动保领域。
2015年底,勃林格殷格翰发布公告,称公司正与赛诺菲进行排他性谈判,进行业务互换。勃林格殷格翰拟用自主保健品业务板块交换赛诺菲的动保业务板块(梅里亚),这就意味着,在动保领域赫赫有名的梅里亚公司或将归属于勃林格旗下。据透露,此项交易或将与今年6月底彻底敲定。
柏安德表示,“基于这项交易,我们将不再经营自主保健品业务。毫无疑问,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他表示,在过去几十年里,BI已经打造出了强大的自主保健品品牌,而这项业务同样与我们公司的历史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然而,从长期来看,就自主保健品业务而言,如果无法显著地提升在高增长市场的地域分布和市场地位,我们将会逐步失去过去几年里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更重要的是,BI同样在动物保健业务上面临着挑战,必须跟上行业领导者的步伐。这也是促使我们考虑这项交易的原因。
据了解,与赛诺菲完成交易后,BI和赛诺菲将成为各自领域佼佼者,BI在动物保健领域的排名将升至第二名。
为何会将中国排除在外?
BI执行董事会成员、全球动保与消费者自主保健业务负责人韩士迈博士表示,合作是基于双方的优势互补,中国零售市场是个迅速扩大的市场,BI进入中国开展OTC业务时间并不长,很容易从全球业务中剥离出来。在中国,处方药业务和自主保健品业务有所混合,此外还有在中药领域和本地企业有合作推广。因此,双方决定将中国市场排除在外。
在中国发展的非处方药领域,中药也是BI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2014年,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与广药集团签订为期三年的合约,将合作推广广药旗下的一款中药产品。2015年,BI宣布,公司在中国的首个中成药OTC产品乐可通正式上市。
中国成生物制药合同生产首批试点企业
BI是全球最大的生物药品合同制造商之一,拥有超过30年的行业经验。迄今为止,BI已经制造了超过25种不同的生物药品。
柏安德表示,未来BI还将继续专注于高品质生物仿制药的研发。由于这项业务拥有较高的发展与市场准入壁垒,它将为勃林格殷格翰提供巨大的增长潜力。
在中国,2015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请国务院在10个省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为药品管理法的修订积累经验。
BI与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生物制药生产基地,被选定成为国内首个开展生物制药合同生产(CMO)的试点企业。试点项目的首个产品是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免疫抗肿瘤新药。
今年3月24日,BI与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再鼎医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BI将为再鼎医药的新型单克隆抗体提供工艺优化及生产制造服务,该新型单克隆抗体将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BI执行董事会成员、全球生物制药及生产运营负责人WolfgangBaiker博士表示,BI有超过30年的经验,有25个全球知名生物药是由BI生产,[重复]可以帮助药企建立较好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规范。目前,BI在比伯拉赫、维也纳、中国等都有生物药生产基地,未来BI将通过他们全球生物制药的网络,进一步推进该业务的发展。
4月20日,记者团参观了该公司位于比伯拉赫的生产基地,进一步了解生物药的生产规范。
据了解,相对方制药,生物药生产要求更高,包括生产车间的洁净程度、颗粒数,甚至生产的速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生产速度过慢,蛋白质会失去活性,这将直接影响药效。至于运输过程不仅仅是温度,什么样的运输速度能够最大限度保持生物药的活性,都是经过了反复验证。
WolfgangBaiker表示,BI的生物制药合同生产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积极欢迎国内企业合作。通过在国内开展生物制药CMO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帮助更多研发型企业促进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与上市,从而造福更多的中国患者。
原标题:这家公司放弃仿制药,投资800亿做新药!